作为一名来自装备制造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李东林十分关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履职期间,李东林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掌握行业动态,积极建言献策。
2024年全国两会,李东林聚焦推动制造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提交了包括《关于深化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建议》在内的多份建议。
全国两会闭幕后不久,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组织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前往粤港澳大湾区调研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情况。“我们参观了鹏城实验室和腾讯、大疆、科大讯飞等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李东林告诉记者,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资金、人才和产业基础缺一不可。
今年1月,教育部召开代表委员座谈会,李东林在会上提出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等相关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和采纳。
春节期间,人工智能产品Deepseek横空出世,引爆社交网络。各行各业纷纷抢抓这一技术风口,争先恐后探索其在各自领域的应用前景。针对这一现象,李东林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大数据广泛应用,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法律风险和安全隐患。如何在保障技术进步的同时,确保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以及健全相应责任体系,正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今年全国两会,李东林将继续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话题。他建议,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提供坚实基础,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李东林代表:人工智能引爆各行各业,如何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2025年开年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人工智能,deepseek出来后,引爆社会各行各业。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早在去年就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与关注。
随着今年全国两会临近,近日,记者在中车株洲所创新展示中心见到李东林,他向记者分享了2025年全国两会他将重点关注哪些领域?背后有哪些考量?
2024年全国两会上,李东林主要就核心出口产品供应链碳减排、重大工程建设绿色化、新型储能行业标准体系与监管机制完善、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建议。
让李东林印象深刻的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提出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专门邀请他一同赴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参加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与立法情况调研。
2025年1月,教育部组织召开代表委员座谈会,会议邀请李东林就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进行了分享,会上,他还结合湖南职教人才集聚和产教融合的特点,汇报了人工智能加速发展背景下,对未来职教体系转型升级的思考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与关注。
作为一名交通和能源装备制造行业的代表,今年李东林将重点关注与“交通强国”、“3060”双碳目标、“科教强国”等国家战略、形势热点紧密契合的领域,比如轨道交通装备更新改造、绿电制氢、人工智能与产教融合、磁浮产业发展等。例如,在人工智能加快应用的背景下,他认为,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出台政策,围绕传统技能工人转型、人才培养范式升级、职教资源布局调整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通过创新赋能CR450高速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推动高铁技术迈向新高度;助力9款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全球首发,满足了不同场景的运输需求;全球最大功率20MW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成功下线;业内首个新型电力系统动模实验平台建立……
2024年对中车株洲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迎来了建所65周年,搬迁了新址,开启了全新启航。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汽车与工业三大产业集群千帆竞发,国企改革持续深化,经营业绩突破600亿元,高质量发展迈入“快车道”。
李东林表示:“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产业的‘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中车株所也将紧跟时代,升级现有产业服务AI,发挥AI人才洼地优势,重点拓展海外市场,把AI和轨道交通、新能源、制造结合,输出中车株所的智能解决方案,在国际上打响中国AI品牌。